建筑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。它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建筑风水理论——时空环境科学。传统风水理论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和研究,并以其精髓得到应用。
现代社会的建筑设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现代风水理论有关——即地球物理学、水文地质学、天文学、气象学、环境科学、建筑学、生态学、人类生命信息学的科学理论,以及美学、伦理学、宗教、民俗等学科。
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风水理论精神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建筑风水从古代的朴素理论逐渐进入系统的现代阶段,融中外、现代与传统于一体,形成了内涵丰富、全面性强、系统性强的独特理论体系。例如,西方科学界在赞扬中国建筑风水的同时,也在大力研究建筑风水。在全球建筑科学界的努力下,西方人文科学逐渐融入现代风水理论。
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副秘书长徐韶山介绍,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委员会委托南京大学逸学研究院开展“建筑风水文化”认证培训和考核。中心将向合格人员颁发证书。“风水”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,这一观点将“风水”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南京大学“建筑风水文化”提出的主要课程包括易学、建筑风水、古代天文学、建筑风水与环境、建筑风水和建筑规划等。不难看出,整个课程不仅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即以人为本,与环境和谐发展,而且作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师的学生,这些知识不仅是必要的,也是极其缺乏的。相关专业教授也明确解释称,所谓“建筑风水”实际上是建筑与地理、生态和文化的交叉学科,以科学为基础指导建筑规划并使其因地制宜。
事实上,“建筑风水”之所以被指责进入大学,是因为“风水”一词如果换成“建筑环境综合科学”,肯定会减少对立。
建筑风水不应该是一件神秘的事情,因此,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可以造福于人民,造福于我们的城市规划。它不仅仅是封建残余,相反,它只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及时继承和利用。
长期以来,风水行业被视为封建迷信而转入地下,导致一些没有专业知识却打着“风水”旗号的江湖术士行骗敛财。相反,最好纠正“风水文化”的名称,并将其纳入标准化管理。如果高校培养认证的“建筑风水文化大师”能够持证上岗,让“封建迷信”的江湖“风水文化大师们”不战而退,那就更好了。
标签: